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,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,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。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。作品有“住吉长屋”、“万博会日本政府馆”、“光之教会”等 。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,开创了一套独特、崭新的建筑风格,成为当今最为活跃、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。“普利兹克奖”(建筑界的奥斯卡)得主。
从拳击师到世界级建筑家
战争年代,安藤出生在一个大阪平民家庭,从小跟随外婆生活,战时战后的艰难生活培养出安藤独立、坚韧、追求自由的性格,并形成“守信、守时、不说谎、不找借口”的人生信条。
17岁时,他拿到职业拳击手执照,只身飘洋过海去泰国参加拳击比赛。(成绩:23战13胜3败7平手)回忆那段人生,他说:“拳击是一种毫不仰赖他人的格斗竞技,比赛前几个月,会只为了那一战而拼命练习,有时还必须绝食来锻炼肉体与精神。如此赌上性命,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。”
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,前往美国、欧洲、非洲、亚洲旅行,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。
一次偶然机会去东京游览,看到由弗兰克·劳埃德·赖特设计的帝国大饭店,触发他潜意识里的建筑梦想。他开始自学建筑设计。
(日本东京帝国大饭店初落成)
自学和旅行,这一阶段的人生将近十年,安藤开始踏上建筑设计师之路。这条路一走就是四十多年,从一个大阪平民家庭的孩子巨变成蜚声海外的建筑大师。但回首这四十多年的建筑人生,安藤用四个字作了概括:连败连战。对建筑产生兴趣后的安藤决定自学,自学建筑这事情并不是开玩笑的,过程相当不容易,但从小脾气很倔,有过拳击手经历的安藤并不是随便气馁的人,某天他读到勒·柯布西耶的书,被这位被建筑界封神的大师正正也是自学出身深深感染,安藤由此基本完全奠定自学的信心与方向。
据传他养了两条狗,一条叫丹下健三,一条叫勒·柯布西耶。
二十岁开始,安藤先环游日本,看遍了日本境内丹下健三的作品。二十四岁时,出发欧洲,从莫斯科到芬兰、法国、瑞士、意大利、希腊,再到西班牙,最后从南法的马赛绕经非洲的开普敦,再到马达加斯加、印度、菲律宾之后回日本。
旅游能让他亲身去观察体验了大量著名建筑,从古罗马时代的万神殿到希腊雅典卫城之丘的帕提农神庙,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安东尼奥·高迪的建筑,到意大利罗马、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的雕塑、画作,再到勒·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、拉图雷特修道院和马赛的集合住宅等等。
(古罗马万神庙内部)
(古罗马万神庙外部)
(柯布西耶作品朗香教堂)
建筑理念
东西方的融合
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,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,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,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;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,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。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,使其独树一帜。
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
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,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。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、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,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。安藤反机能主义,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,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。对安藤来说,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,是一脆弱的、理性的庇护所。他重复地再现“住吉的长屋”的风格,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,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。
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、享乐,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,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“道”中。住吉的长屋的原型,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。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,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,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,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、超越,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。
封闭-开放的都市观
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,安藤实际上是“城市游击战”的拥护者,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。安藤的作品中,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,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’s。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,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,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,面对自然加以敞开,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。
在Time’s之后,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,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(中央公会堂)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,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 Strata的构想,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入蛋型的市民剧场,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,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。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,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,他采取了“嵌入”与“挖空”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。在组织建筑群体上,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,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,藉由人行的步道、街道,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。
创建设计事务所
安藤开始了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建筑的岁月,期间他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工作,比方服务员、工人、木工、洗车工等,但普遍工作时长都较短,原因在于一但有了积蓄他就辞掉工作闭门学习,另外则继续旅行,去看世界各地优秀的建筑。
如此这般坚持了接近十年,人生有多少个十年,直到1969年28岁的安藤觉得时机成熟,决定成立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。
成名作——住吉的长屋
(住吉的长屋硬核外观)
(住吉的长屋内庭)
(住吉的长屋结构模型图)
刚开始独立创业的安藤遇到90%初创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,就是没有稳定业务,而他更惨一些,是压根没有业务,因为安藤非常重视与业主能有共同理念,当时的他虽然年轻,但对建筑的理解已经去到哲学思辨层面,一般人怎么可能随便与他有一致认识,所以每次仅初步沟通业主就觉得此人谈得更多是理想,况且当时的安藤没有任何名气,甚至连案例都没有,一切就靠嘴巴瞎掰,所以项目谈着谈着通常就不了了之。
当时的“安藤建筑设计事务所”就他与妻子俩人,为了解决生计,安藤开始尝试参加一些比赛,希望能获得设计机会或者奖金,但结果都不甚理想,这个情况跟当年的扎哈可以一拼,所以事务所成立后的日子过得紧巴巴,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做一些跟建筑设计无关的事情来解决温饱,但这个情况并没有让性格坚毅的安藤放弃,他一如既往的朝着自己目标走去。
时间很快去到1976年,大阪有一对叫佐二郎的夫妇,他们希望比较彻底的翻新老家,也就是推倒重建,但他们对于怎么重建丝毫没有看法,而且手上能支配的钱非常有限,于是就到处打听哪里有收费便宜的建筑师,此时经过一些熟人的引荐认识了安藤,安藤因为从小混迹“江湖”,所以其实很懂得交朋友,这一点在他后来的建筑设计生涯也产生很大帮助。
安藤设计的这个房子整体简单得无以复加,正面看去就是一个水泥盒子开了个小洞,整个建筑使用的是一种叫“清水混凝土“的材料,这种材料我们就理解为建筑的”素颜“吧,意思是整个大街的房子都是贴了石材或者瓷砖装饰的外墙,而咱家清水出芙蓉,坦诚相见。
墙体唯一的装饰只有建筑模板的螺栓孔,从小洞一进去穿过门厅就是客厅,整个沿街立面没有一个窗户,意味着门关上则与外界完全隔绝,穿过客厅后中间个露天小内庭,穿过内庭则是厨房与卫生间,这个庭院牺牲了合计110平方米总面积的3份之一,所以实用面积经过安藤的设计剩下仅仅75平方米,在寸金寸土的日本可以想象佐二郎夫妇当时心理的阴影面积。
子的内庭有个楼梯到达二楼,二楼有个连廊贯通前后,两边都是卧室, 那么问题来了,当刮风下雨,大家上厕所时需要打伞的,晚上更糟糕,假设下雨再加上冬天寒冷,大家要打伞走过连廊下楼梯忍受室外的寒风上一个厕所再回去,估计下半夜就失眠了吧,或者压根就不敢多喝水睡觉。
虽然这个风格跟当时周边的建筑格格不入,功能性又不好,还是冬冷夏热,但是佐二郎夫妇还是验收了。
3年后,谁都没想到这个房子竟然获奖了,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(日本国内最高建筑奖项),并以此获得一个正式名称——住吉的长屋。尝到甜头的安藤在此后几年他开始继续这种风格来巩固自身的标记,不断让“清水混凝土”跟“安藤”这个名号一起符号化,继而品牌化。
部分作品
奠定建筑界王者
1995年安藤成为普利兹克奖的获奖者,这个奖项被誉为“建筑界的诺贝尔”,是全球建筑设计师的终极荣誉,好比做演员斩获奥斯卡影帝一般,由此奠定了建筑专业中的王者位置。
获得此奖项后的安藤可谓平步青云,加上其善于交际的性格,与日本很多知名企业家都关系很好,比方三得利(出品“響”威士忌的企业)的佐治先生,朝日啤酒的樋口先生、三洋电机的井植先生、京瓷的稻盛先生等,为其建筑事务所带来很多上门生意,走上名利双收的康庄大道。
出版书籍
(安藤忠雄自传作品)
在《建筑家安藤忠雄》一书中,建筑设计这样看似复杂苦涩难懂的东西,竟被他说得简单有趣、通俗易懂,与哪些学院派张嘴闭口理论术语满天飞的大师相比,安藤特别民间。
他说:“建筑设计的目的,是要建造合理、符合经济效益,且更重要的是舒适的建筑。但是,闷在封闭的不透气的室内,和住在多少有些不便却可以仰望天空自然呼吸的庭院里,两相比较,到底哪种比较‘舒适’呢?生活在里面的人最有发言权。如果更深一层去思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问题,建筑的可能性便会增加,变得更加自由吧!人的身心其实远比想象中来得坚韧。”
与刻意注重高度、规模、技术、结构、色彩、理念推导和数据模型的建筑设计师相比,安藤花更多笔墨谈论他的设计理念,直白、简单的表述,一下子让人抓住他通过建筑作品的诉求、意图和想法。
“将光线与风等抽象化的自然导入建筑内部”的住吉长屋;“以光为主题的清心寡欲式生活空间”的小筱邸;“让京都的水岸空间再次重生”TIME’S;“让过去继续活在现代”的表参道之丘;“与水畔风景合二为一”的本福寺水御堂;“水面上浮着十字架”的水之教堂;“光与影弹奏的交响曲”的光之教堂……那种庄严而美丽的,直捣人心的空间,就一首首美好的诗记在内心深处。在他的作品之中,能够最大限度呈现思考的结果。很多时候,安藤像是一位哲学家,在思考建筑与城市、自然、光影、生命之间的关系。